首页 > 历史军事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三十四章 接见倭国遣唐使

第三十四章 接见倭国遣唐使(1/5)

目录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冬腊月二十二,辰时末巳时初。

长安城西大内,南衙皇城太庙,盛大出征仪式。李治亲自主持,文武百官参加,远征将领站前排。每逢对外用兵,都会太庙祭祖,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大获全胜。

武将身穿戎装,身体挺拔笔直,看着精神干练。跟随皇帝宣誓,言语冠冕堂皇,表示不辱使命。誓要竭尽全力,荡平辽东大地,打出朗朗乾坤。例行公事罢了,只是美好愿望,战争成败与否,与祭祖没关系。

出征仪式结束,安抚大使李勣,接受皇权黄钺,寓意代朕征伐。皇帝勉励一番,远征将领组团,去司戎领鱼书。鱼就是铜鱼符,书是调兵公文,合称调兵凭证。若没有这两样,你调不动府兵,折冲府不会配合。

明天就要出征,诸将各回各家,做好准备工作。譬如写封遗书,做些床上运动,祠堂祈祷等等。武康比较另类,先召集众亲卫,询问准备情况。再陪闺女读书,下象棋绣绣花,或者跳交谊舞。

巳时五刻左右,同僚登门拜访,送些常备物品。表达关切慰问,说几句吉祥话,诸如旗开得胜,凯旋而归等等。最讨人喜欢的,是许敬宗的话,关内河南两道,物价涨出新高。

新钱乾封泉宝,规定以一当十,实则不如旧钱。唐朝立国之初,铸造开元通宝,此刻依旧坚挺。武氏奸臣集团,囤粮全部售罄,净利润十五倍。武康投四千贯,盈利六万余贯,其余大小奸臣,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他的名誉,已经完全恢复,同时华丽逆转。因为武氏粮仓,斗米只卖百文,低于市价三成。并且武氏稻米,使用标准的斗,米中不掺泥沙。还是江浙稻米,米中王占城稻,米粒大颗粒饱,入腹香甜无比。

长安城读书人,编出各种段子,各种歌功颂德,完成由黑转粉。京师随便打听,就算老弱妇孺,提起武大将军,都都交口称赞。提起许大相公,提起李勣司空,也会竖大拇指。经商最高境界,我掏你的腰包,你却歌功颂德。

司平太常伯阎立本,收受铜钱三百贯,画武将军戎马图。昭文馆待制杨炯,朝散郎王勃,各收两百贯钱,在画卷上题诗。王勃题送别诗,送武将军征辽东;杨炯题边塞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阎立本的画作,王勃杨炯题诗,这要放在后世,至少千万起步。武康高潮澎湃,特邀请许敬宗,在画卷上题跋:此乃武家私有,后辈若敢捐献,就是不肖子孙。找人装裱密封,埋在秘密地方,充当传家之宝。

媚娘阔绰如故,派内侍李德官,送百片金叶子。几十坛高粱酒,数不尽的糕点,千奇百怪的药材,甚至有安胎药。如果条件允许,她还会送女人,为其爱弟康郎,解决生理需要。

末时三刻左右,同僚不再登门,迎来特殊客人。两个唐朝官员,朝散大夫郭务悰,上柱国刘德高。刘仁愿派他们,代表天唐上国,东渡出使倭国。按照武康指示,修复中倭关系,警告倭国政府,不要插足辽东。

倭国的掌权人,明日香的父亲,王太子中大兄,不放他们进京。借口非常搞笑,没有大唐公文,不能确定身份。其实根本原因,是不想让他们,刺探本国虚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奋斗在汉末乱世 娇妻捧上天 美女总裁的仙尊赘婿 同桌大佬又犯规 木叶之隐形刺客 从文抄公到全大陆巨星 这个雏田有点冷 末日掌舵者 忘了她吧 天空第一战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