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布莱肯林场 > 45 莫斯科

45 莫斯科(1/5)

目录

无论纳迪亚和薇拉如何从旁规劝,耶昂先生也没当面答应去国外放疗,这是作为父亲尊严的最后的坚持。

虽然暂时没能完成他在莫斯科的主要目的,林义龙来莫斯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困扰他很长时间林场工人的问题获得了解决。

让这些因项目被砍濒临失业的材料工程学准专家和被金融公司开除的几个流体力学的毕业生拿着油锯去砍树似乎在人事上有些奢侈。

“准专家”这个头衔一用来描述项目组中不上不下的专职研究者,既不是货真价实的专家,学术水平也比来研究组镀金的普通研究生要高。这些人完全符合林义龙要求的条件——都会用油锯,都会用林业剪钳,都说英语,都能使用原理相通的机械;此外,每个人都持有俄罗斯7年制大学的毕业文凭。

如果项目被砍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事业,这一类人也是受影响最大的。

项目组被砍,来负责后备工作的研究生并不太吃亏,他们本来就是来项目组积累实践经验的;项目组带头人尽管受影响很大,但他们属于成手,总是能从其他的金主那里获得一份跟之前待遇相当的工作;“准专家”们,一旦被裁撤,除非是那种即将晋升的专家,不然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一个类似待遇的工作。

林义龙要招聘的林场工人虽然在威尔士和爱尔兰没人愿意光顾,但他的16000镑年俸的固定待遇,恰好能够得上这些人对自己身价的保底估计。林场工人这个职业性质来说,每天管吃管住,只要“开着全地形车在林子里兜风”就能挣到跟原来职位差不多的钱,还能去资本主义的农村感受富足的西方世界,当然很愿意来。

在这些人获得第二类签证申请上,并不存在任何问题:林义龙的广告已经在网站上张贴了将近两个半月的时间,但园丁的工作似乎比林业工人更可观,要求招揽的10个普通工人和两个工人组长的工作竟然没人经手,甚至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伐木工人对冬季“过于湿润”的威尔士乡下也不太感兴趣,既然如此,林义龙就满足了没内部工人应聘的条件,只要每年能保证欧盟外的被雇佣者的收入超过两万英镑,就可以成为有真实需要的雇佣者,获准从欧盟外引进工人的资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安晴传说 霍夫人是个小哭包 庄子昊在古代 话聊斋之蛇妻坟冢 一位女帝的自我修养 顾少,你命中缺我! 人帝崛起 我和我姐一起穿越了 香火成神道 超神从主播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