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

第一百一十一章 胡虏终无百年运(1/5)

目录

夏军主帅李察哥利用贺兰山和黄河相夹的有利地形围住了“轻敌冒进”的同军木麻部,在战术上可以说相当成功。

可惜,面对大同的国力和战力碾压,一两次成功的战术根本无法挽救战略上的被动。

此战中,夏军凭借十倍于敌的雄厚兵力,向木麻部发起了多轮猛烈攻击,却受限于两军的巨大战力差距,迟迟都没能破开同军严密的阵型。

就在李察哥见势不妙急命麾下与敌人脱离接触时,同军的援军却赶了过来。

木麻趁机展开反攻,拖住了士气已竭的夏军。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知兵善战的夏国晋王李察哥果断放弃了与敌纠缠在一起的人马,只带部分精锐立即撤退。

这个决定为夏国保住了将近两万的精锐兵马,也将为国血战的忠勇将士推入了火坑。

先被同军内外夹击,再遭主帅出卖,夏军的殿后部队很快就地崩溃了。

顺州之战,同军歼灭及俘获夏军五万余人(包含守御顺州城的征召兵卒)。

而在此之前,宋军攻入西寿保泰军司的消息也传到了兴庆府,夏人终于尝到了背信弃义趁火打劫的恶果。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李乾顺步步防守以待形势变化的幻想彻底破灭。

而顺州大败,更让夏国失去了赖以与同军周旋的野战力量。

战报传至兴庆府,夏国小朝廷乱作一团。

有主张立即遣使入同割地乞和的,有主张远走大漠避敌锋锐待同军力竭后再卷土重来的,有主张孤注一掷集中所有兵马于静州城下迎头阻击同军的……

夏国主李乾顺一生经历了很多次的大风浪,深知临大事不能摇摆的道理。

其人很快做出了誓死不降的决定,让一众观望的臣子有了主心骨,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面对强敌来袭,存续了两百余年且亡而复生的李氏政权(从公元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两百四十七年)显然比赵宋王朝更有韧性。

李乾顺明知打不过同军也坚决不降,不仅源于党项李氏骨子里的桀骜难训,更在于“地方万里”的夏国就是一块没什么肉的硬骨头。

辽阔的疆域、稀缺的人口、落后的生产方式、野蛮的文化等等,都使得外来征服者很难在夏地建立长期稳固的统治。

大同帝国可以打败夏国,却别想轻易收服夏人。

夏国只要不放弃,就有翻盘的机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全能汽车设计师 裳灯梳零落 这号从废土开始超神 开局一个掌中宇宙 最强战神 贫道实在太被动了 大佬夫人她又微笑了 女权与战国 我能召唤华夏英杰 我家系统与众不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