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粤食记 > 第五十章 百岁大宴,盆菜为贺

第五十章 百岁大宴,盆菜为贺(1/5)

目录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到了第二天早上九点整,村道上的人明显多了,穿得齐齐整整,脸上喜气洋洋,呼朋唤友地往外而去。放下手里的筷子,麦希明道:“竟然邀请了这么多人,这些人都是那位寿星的亲戚吗?”

林小麦给他倒了一杯热茶消食,说:“我也不清楚,我们这边几条村子听说都是明朝年间在西江上游逃荒来的,绕着北艮山和跃龙沟,乃至西江河沿岸开枝散叶繁衍至今,按理说多少有些沾亲带故的。”

梁伯早早吃完了,正在捣鼓一堆包着红纸的礼物。麦希明说:“现在离昨天入瓮刚好二十个小时,是不是应该去取黄金脆瓜了?嗯……从三天压缩到二十四小时,应该还差四个小时来着。”

指了指梁伯脚底下的几个透明玻璃器皿,林小麦说:“看样子,昨晚半夜就已经起了坛了。那会儿我们都在睡觉,爷爷自个儿去捣鼓好的。”

麦希明一愣:“不是说悉数传给你的么?看来……爷爷还是留了一手啊。在没有标准化制式和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老传统这种留一手的思想情有可原。遗憾的是,好多好东西绝活儿就这么你留一手我留一手的,逐渐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林小麦一时之间,竟是无言以对。讪讪地扭过脸,说:“反正……老板你只是想要尝味道。现在很快就可以尝到了,目的已经达到,不就行了吗?”

热热闹闹,敲锣打鼓舞狮子,离龙石村酒堂还老远,主干道上就摆出了大红吹气拱门,上书“祝贺白三元老先生百岁大寿”一行大黄字,简单粗暴醒目。林小麦缠着梁伯,把自己和麦希明带到了后厨。梁伯让麦希明和小麦帮自己捧着玻璃翁,自己手里拎着一个小袋子,边走边说:“村子里摆酒,不兴去什么茶楼酒肆,都是在酒堂摆。请了大厨带了班底来做,主家出材料酒水,既保证真材实料,又确保火候刀工味道,不至于糟蹋了好东西。还能让村子里的亲戚朋友就近落脚……龙石村的酒堂已经翻修了好多次了,从光绪爷那会儿到现在,一直大格局没怎么变。现在是年中,还不算兴旺,到了年底婚嫁旺季,得提前一两个月排期哩!”

进了厨房,传统的高墙大瓦显得房子格外通透,十来个白衣大厨忙而不乱。眼看离自己最近的一名厨师手脚利索地把一条大石斑起出鱼排来,大胆落刀细心摆盘。打荷师父在旁动作迅速地把垫底辟腥的葱丝姜丝均匀放在白瓷盆中,待得鱼排备齐层层叠叠十个碟子放进大蒸笼里,异常顺手地调好了厨房闹钟,准确定好时间。麦希明微微点头,道:“地方是老的,烹饪方式却现代。如今乡村大厨也这么高水平了么?”

林小麦还在往前走,朝着他看的方向瞥了一眼,笑吟吟道:“老板,你刚才没听说么?这些也都是正经大厨,有执照有证的,当然有纹有路咯。我听老人家说,其实厨子这一行当在以前就有一门专门上门做宴席的,叫做‘行脚厨’。行脚厨不专门受雇某个酒楼,也不专门受雇某个人家当私厨,而是自立门户。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敢这么当门立户的行脚厨,往往还有几手绝活儿,或精切脍,或会炖煮,或专一会煲汤。哪家要设宴了,提前带了帖子前往商议,到了日子,行脚厨就带了徒儿挑了担子来了——他们的担子里,就是独家秘制的调料。概不外传,甚至还要等主家吃完了,他们的徒儿还会回收了泔水,拌上香灰,不教外人把师门绝活学了去。”

麦希明说:“这又是为什么?我从前也看一些国内传出去的古文献,厨子和主人之间,也有推心置腹的。比如说着名的袁枚先生,他雇佣了一个叫王小余的私人厨师,二人一起研究,创作出许多私房菜来,袁先生也并未藏私,尽数记录在《随园食单》中,流传后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最强签到人生 这个明星画风不对 重返八零 今天女主她学废了吗 全网黑的我挺着孕肚参加恋综,爆红了 我在都市签到的日子 协议离婚后,我成了亿万富翁 末日降临:我带着全族去修仙 我的妹妹是主唱 全身而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