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夏文圣 > 第九十四章:吾为顾锦年,今日为国立言,扬国威,凝国魂,塑国骨!

第九十四章:吾为顾锦年,今日为国立言,扬国威,凝国魂,塑国骨!(2/5)

目录

不过,自己外甥亲自开口,永盛大帝也不吝啬,直接将目光看向魏闲。

“魏闲,去宝库取几件珍品玉器,那个九龙琉璃石给锦年取来。”

“还有四方印,也给朕这个外甥取来。”

永盛大帝倒也豪迈,直接开启宝库,那里面都是各国朝贡的珍品,是珍品中的珍品。

每一个都价值连城。

“多谢舅舅。”

听到老舅这么给面子,顾锦年连忙一拜,心头乐开花。

“没出息,一点这种玉器都开心,以后你需要,直接来找朕拿。”

永盛大帝如此说道,同时继续看向顾锦年道。

“第二件事呢?”

他继续问道。

“陛下。”

“学生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不与匈奴和亲。”

提到第二件事情,顾锦年深吸一口气,随后朝着永盛大帝一拜,这一次他没有自称外甥,而是自称学生,意思很简单,不想以亲戚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情。

君是君。

臣是臣。

站在国家立场上去说。

的确,随着顾锦年如此开口,永盛大帝神色不由沉默。

一旁的刘言眼中闪过一丝诧色。

他没想到,眼前这位世子爷,居然会提出这么一件事情。

要知道,和亲是朝廷上下都答应的事情,利国利民,没有人反对,除了百姓之外。

可顾锦年居然主动提起拒绝和亲,这不太好。

感受到顾锦年的目光。

永盛大帝缓缓开口。

“锦年。”

“你是否认为,大夏和亲,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是屈服匈奴人的表现?”

永盛大帝开口。

如此说道。

“不。”

“陛下,学生认为,和亲有利于大夏。”

“大夏自十二年前,丢失边境十二城,遭遇种种灾难,天灾也好,人祸也罢,陛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最终国内稳定,百姓也逐步过上富饶生活。”

“然,边境之仇,我大夏绝不忘记,总有一天会马踏王庭,只是大夏王朝暂时不能开战,一来扶罗王朝,大金王朝会从中作梗。”

“二来,也担心惨胜而归,到时击败了匈奴人,却要面临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谋算。”

“三来,百姓虽然不满和亲,可倘若战火纷争之下,税收增长,钱财受损,此等骂声比起和亲,要大十倍百倍。”

“可若不战,匈奴人在边境频繁骚扰,赢得边境无法稳定,国内始终无法全力发展。”

“若战,根本不讨好,大夏需要时间,二十年,至少需要二十年,二十年后,大夏可派出一支王者之师,所向睥睨,横扫匈奴。”

“所以,现在牺牲一个女人,并不算什么,等到马踏匈奴,若她还活着,接回大夏,赐予十世荣华富贵,若她不幸早逝,则以公主大礼,录史记之中,也可流传百世。”

“所以,学生知道,和亲是好的。”

顾锦年开口。

他将和亲的好处,全部说出来。

因为他知道,这是好事。

这一刻,永盛大帝惊讶了,一旁的刘言更是惊愕无比。

他们没有想到,顾锦年居然有如此敏锐的政治嗅觉,几乎把和亲的目的,说的清清楚楚。

而且看事看的如此透彻。

尤其是永盛大帝,当顾锦年提出不和亲后,他第一时间就认为,顾锦年还是年轻,受不了气,所以才不希望和亲。

总有人认为和亲是软弱的象征。

可实际上,任何的事情,都是有政治需求,大国之间,讲究的是缓兵之计。

为一时的怒气,而换来现在的牺牲,这没有必要。

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敌人最大的牺牲,这才是大国之间博弈的东西。

牺牲一个女人,换来国家稳定发展二十年,而后踏破王庭,夺取匈奴领土,换做任何一个皇帝,他都愿意。

因为说句不好听的话,倘若大夏现在有百万骑兵,需要百姓去说?需要别人去说不和亲?

匈奴人敢看大夏人一眼吗?

看一眼就踏平你们匈奴。

可惜的是,大夏王朝没有百万骑兵,需要隐忍,从而才能一击致命。

不然的话,大夏可以与匈奴一战,可没有能力抵抗这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针对啊。

“你既然明白,为何还要......如此?”

永盛大帝望着顾锦年。

他不理解。

自己这个外甥知道和亲的好处,可为什么还要拒绝。

听到这话,顾锦年沉默了。

是真的沉默了。

之前杨寒柔也好,大夏书院的学子也好,都希望自己能出面帮忙,找皇帝说说情,不要和亲。

顾锦年之所以不答应的原因就是这点。

为什么不答应?

如何说服自己舅舅?

你要说不明白和亲的好处是什么,那还好说,就当你少年意气。

可问题是,你明白和亲的好处是什么,对国家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你为什么不同意?

就是不开心吗?

就是不服气吗?

那你不就成了小孩子?

这里是朝堂,面前的人是皇帝,是统治一个王朝的皇帝啊。

不是小孩子。

不是过家家。

政治,是世间上最复杂的东西,没有人能够彻底说清楚,这里面牵扯到人心,利益。

太多太多东西了。

面对自己舅舅的询问,顾锦年沉默了少许,最终深吸一口气道。

“我不知道。”

这是顾锦年的回答。

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回。

为什么拒绝和亲。

因为我很生气,因为我接受不了,因为我觉得和亲嫁出去,就是丢人现眼?

不。

这些都不是答案,而且如果自己说出这番答案的话,只怕会让自己舅舅看轻自己。

听着顾锦年如此开口,永盛大帝缓缓走到他身旁,拍了拍顾锦年的肩膀道。

“欲成大事,必有小忍。”

“锦年,这世间上不如意之事,有十之八九。”

“你一定要记住舅舅这番话。”

“不要在乎你当下牺牲了什么,而要在乎你未来可以得到什么。”

“你的心,还是太善了,你要狠起来。”

“老爷子保不了你一辈子,舅舅也保不了你一辈子。”

“你还年轻,你现在想怎么闹都可以,可总有一天你要长大,等你长大成人之后,很多事情就不能闹了。”

“要守规矩,在规矩内击败敌人,连舅舅也要遵守这个规矩,打破一次,这辈子的名声就没了。”

“万民唾骂,你遭不住。”

永盛大帝开口,他语重心长道。

而这番话的意思,也很简单。

规矩是所有人定下来的,每个人都要守规矩,你可以不守规矩,但面临的下场就是死。

他永盛大帝也不守了一次规矩,那就是造反,可结果呢?他生生世世,千千万万年都要遭到后世人的唾骂。

永盛皇帝,这个皇位,是靠造反得来的。

每每想到,他便有一种绝望感,无论自己如何励精图治,可造反二字在他眼中,依旧是无比的刺眼。

自己遭重了,他不希望顾锦年也落个一样下场。

他更希望的是,顾锦年能够守好规矩,借助着顾家,借助着自己,好好成长起来,成为大夏顶梁柱。

“锦年。”

“当你做一件好事的时候,不要企图他们记在心中。”

“可当你做一件坏事的时候,也不要企图他们会给予原谅。”

“这世间上最可怕的是,你做了一件损害他们利益的好事。”

永盛大帝出声,这是他的忠言。

“侄儿明白。”

顾锦年点了点头,只是这声音还是带着一些说不出来的感觉啊。

一切的一切,是因为自己找不到反驳点。

而这一切的一切,也是因为自己不知如何回答。

不和亲。

为何不和亲。

自己舅舅说的没错。

百姓们的想法也没错。

很难。

自己掺和进来,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说实话,这一刻顾锦年莫名有一种大势不可逆的感觉。

“第三件事情是什么?”

很快,永盛大帝收回了严肃,询问顾锦年第三件事情是什么。

“舅舅,能给我一道盖印空白圣旨。”

顾锦年出声,这是他第三件事情。

要一张空白盖印的圣旨。

此话一说,永盛大帝不由皱眉,一旁的刘言公公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位世子爷了。

还真是狮子大张口啊。

圣旨这东西,代表着大夏最高权力,空白盖印圣旨?这意味着什么?要是顾锦年想的话,写点有的没的,那岂不是乱成一团?

“你要这个作甚?”

永盛大帝问道。

“防身。”

顾锦年笑了笑,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知道盖印空白圣旨意味着什么。

永盛大帝沉默。

不过他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而是想了想,随后道。

“给他取一道紫面圣旨,盖印,等和亲之事结束后,将圣旨送去。”

永盛大帝出声。

圣旨分三种颜色,黄色代表着最高权力,就是皇帝圣意,红色代表六部下达的所有政治要求,民生大计这些。

而紫色则是官员内部的事情,譬如说摘取谁的乌纱帽之类,抄谁家满门,和调遣兵营。

只不过,抄家满门必须要由刑部连大理寺外加上悬灯司以及宫内太监一同出面,缺一不可。

也就是说靠一张圣旨没用,需要各个部门配合,如果缺了人,就只能收押牢中,等待核实确定后,才能满门抄斩。

所以紫色的圣旨,也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比不过前面两种,要拿去自保没什么问题。

只是他不明白,顾锦年要这玩意做什么。

但他给。

不是因为宠溺,而是顾锦年之前的表现,让他刮目相看。

和亲之事,顾锦年能看得如此透彻,就足以证明顾锦年是有政治能力,而且是极其强大的政治能力。

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顾锦年会守规矩,也会在规矩范围内做好。

自然这封圣旨就不算什么了。

他也想看看顾锦年要这一封圣旨会做什么。

不过他也留了一手,必须要等和亲的事情结束后再说。

“多谢舅舅,那外甥告退了。”

见永盛大帝答应,顾锦年也不啰嗦,可以回家了。

“恩,路上注意些,记得给舅舅写首诗,舅舅等着,这事别忘了。”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

很快,顾锦年离开,魏闲刚好回来,告知顾锦年,玉器已经取出,正在准备送去大夏书院。

但过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

六部尚书包括宰相李善,也全部到齐。

匈奴国再被削国运,这件事情还没完。

大夏王朝必须要做好应对手段,一来是怎么去解释,这个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反正事情也是匈奴大皇子自己做的。

与他们无关。

主要需要商议的事情,还是关于战略问题。

原本需要二十年,现在顾锦年一首词足可以让大夏提前五年行动了。

而此时。

走出皇宫后。

顾锦年沐浴着阳光,他行走在京都街道上,显得一语不发。

自己的好处是得到了。

可是和亲已成定局。

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知道为什么,顾锦年不想回书院,他在京都闲逛,散一下心中的郁结。

而与此同时。

皇宫偏殿。

怒吼声却连连响起。

“我恨啊。”

“我恨啊。”

是匈奴大皇子的怒吼声,他在殿内,几乎是咆哮,脸色难看无比。

这一趟过来,只是为了和亲。

可没想到的是,先告知自己,不是真正的公主,而后顾锦年又再削匈奴国运。

这还不如不过来和亲。

损失的国运,怎样才能补回来?

他不知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姐夫是太子 唐人的餐桌 逍行纪 诡行天下 娇宠令 绝对臣服[足球] 重生还珠之我只要你 我有一剑 宿命之环 乱世书
返回顶部